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发布第三批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引导各市、县(市、区)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广西第三批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包括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保护修复及价值提升、生态产业化经营等方面15个典型案例。如广西深化自然资源资产权能改革,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桂林市探索旅游产业用地供给,赋能自然资源资产高效利用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贺州市“点石成金”,高效利用碳酸钙资源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等。
据了解,本次案例征集和提炼,充分挖掘广西自然资源资产配置、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等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对生态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易等各个环节的支撑作用,体现了广西的自然生态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例如,桂林市实施旅游产业用地改革,探索“国有+集体”多权属土地资源搭配使用、“旅游+住宅”多用途土地资源供应新路径,推动土地要素差异化供应与供需精准对接,高效赋能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22年以来,广西自然资源厅持续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剖析工作,先后发布两批23个广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有效发挥了典型案例的示范指导作用。北海市冯家江生态治理与综合开发、梧州市六堡茶产业赋能增值两个案例分别入选全国第三批、第四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为全区广泛探索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供了经验借鉴。(经济日报记者 童政)